时间: 2025-04-26 05:0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17
吟风弄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吟咏风月,即以风和月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或欣赏。基本含义是指文人墨客闲适地吟诗作赋,欣赏自然美景,多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文艺创作活动。
在文学语境中,吟风弄月 常用来描述文人墨客在自然环境中创作诗歌的情景,如“他常在月下吟风弄月,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某人过于闲适或不务正业,如“他整天吟风弄月,不关心实际问题。”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则用来分析文人的创作环境和心态。
同义词:赋诗作对、吟诗作赋、风雅颂 反义词:务实求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吟风弄月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源自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诗歌创作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常以自然为题材进行创作,吟风弄月** 体现了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文艺生活的向往。
吟风弄月 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优雅。联想上,我会想到古代文人在月光下吟诗的画面,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文艺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学聚会上听到一位诗人吟风弄月,他的诗句和当时的月光相得益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吟风弄月,诗心随风起,字字珠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文人在月下吟诗的画面,月光洒在文人的书卷上,风轻轻吹动他的衣袖。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和文人的吟诗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onlight musings”或“nature poetry”,但吟风弄月 更强调了文人的雅致和自然美的结合。
吟风弄月 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美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启发我在创作中融入更多的自然元素。
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于是曹雪芹平静地说:“绣春,你别以为我们诗社里,都是~,无病呻吟。”
1.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吟,呻也。 、 《苍颉篇》-吟,叹也。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呿吟至微。 、 《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 、 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组词】
吟呻、 吟啸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弄】
4.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