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5 11:4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5 11:43:10
吠形吠声(fèi xíng fèi shē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狗看到影子就叫,听到声音也跟着叫。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只是盲目跟随他人。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吠形吠声,不识大体。”原意是指狗看到影子或听到声音就叫,比喻人没有主见,只是盲目跟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因此,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缺乏自信和勇气的人。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总是吠形吠声,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导致我们的项目进展缓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吠形吠声者,随波逐流中, 独立思考者,星辰大海间。”
想象一只狗在夜晚对着影子和声音不停地叫,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混乱和无序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llow the herd”或“sheep mentality”,都用来形容缺乏独立思考的行为。
吠形吠声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跟随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1.
【吠】
(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吠,犬鸣也。 、 《楚辞·九章》-邑犬君吠兮所怪也。 、 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组词】
吠声、 吠日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3.
【吠】
(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吠,犬鸣也。 、 《楚辞·九章》-邑犬君吠兮所怪也。 、 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组词】
吠声、 吠日
4.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