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17
词汇“指嗾”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指嗾”(zhǐ sǒu)的字面意思是指挥或驱使他人去做某事。它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种不正当或不道德的驱使行为,类似于“唆使”或“煽动”。
“指嗾”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指”(指示)和“嗾”(驱使狗的声音)组合而成,形象地表达了指挥和驱使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偶尔可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反对背后操纵和唆使他人。因此,“指嗾”这个词汇带有明显的负面色彩,与社会道德观念相悖。
“指嗾”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不信任和警惕。它让人联想到阴谋、不诚实和背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使用“指嗾”这样的词汇,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可能会伤害他人或破坏人际关系。
在创作中,可以将“指嗾”用于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揭示人性的阴暗面,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角色如何巧妙地操纵他人。
由于“指嗾”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想象一个狡猾的角色在暗中指挥他人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指嗾”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manipulation”(操纵)在英语中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
“指嗾”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揭示了语言中对于不正当行为的描述和批判。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嗾】
(形声。从口,族声。本义:使狗;发出使狗咬人的声音)。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宣公二年》-公嗾夫獒焉 、 唐·李贺《公无出门》-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