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4:16
词汇“厄劫”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厄”和“劫”。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厄劫”进行深入分析。
“厄劫”字面意思是指不幸的灾难或困境。其中,“厄”通常指不幸、灾难,而“劫”则有劫难、灾难的含义。两者结合,强调了一种严重的、不可避免的灾难或困境。
在文学中,“厄劫”常用来描述人物遭遇的重大不幸或灾难,如“他的一生充满了厄劫”。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或集体的不幸经历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个时期或**的灾难性影响。
“厄”字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狭窄、困难,后来引申为不幸、灾难。“劫”字则源自**术语,指时间的周期,后引申为灾难、劫难。两者结合,形成了“厄劫”这个词汇,强调了灾难的严重性和不可避免性。
在文化中,“厄劫”常与命运、宿命论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个人或集体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力感和宿命感。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重大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
“厄劫”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不幸、痛苦和挣扎。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以及对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和奋斗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经历重大挫折或不幸时使用这个词,如在面对疾病、失业或家庭变故时,可能会感慨自己遭遇了“厄劫”。
在诗歌中,可以将“厄劫”融入到对自然灾害或人生困境的描写中,如:
风雨交加夜,厄劫降临时,
心灯照暗路,坚韧不屈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灾害或战争场景的画面,如地震后的废墟、战争中的硝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悲伤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交响曲,来增强“厄劫”带来的情感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catastrophe”或“calamity”等词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
“厄劫”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灾难和困境,还反映了人们对命运和宿命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和理解生活中的不幸和挑战。
1.
【厄】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 《苍颉篇》-厄,困也。 、 《诗·谷风》笺-厄难,勤苦之事也。 、 《易·解注》-能济其厄涣。 、 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组词】
厄气、 厄难、 厄困、 厄苦、 厄急
为难;迫害。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
【组词】
厄日
2.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