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0: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0:10:35
比来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个含义:
“比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传统文化中,“比来”常用于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或在书信、诗词中用来引出话题,表达对近期事物的关注。
“比来”给人一种时间上的亲近感和现实感,常用于表达对近期事物的关注和感慨,带有一种淡淡的时光流逝的哀愁。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比来”来描述最近的工作或生活状态,如“比来工作压力较大”。
诗歌: 比来春意浓,花开满园中。 岁月匆匆过,感慨心中涌。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春天的花园中,花朵盛开,人们漫步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 听觉:可以联想到轻柔的春风声,或是鸟儿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在英语中,“比来”可以对应为“recently”或“lately”,在用法和语境上相似,都用来描述最近的时间段。
“比来”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概念,还蕴含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比来”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