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4:45
僧众: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僧侣的集体”,指的是一群出家的徒,即僧侣或尼姑的集合。在语境中,僧众通常指的是在寺庙中共同修行的僧侣团体。
“僧众”一词源自术语,随着在**的传播而逐渐被广泛使用。在古代汉语中,“僧”指僧侣,“众”指集体,合起来即指僧侣的集体。
在文化中,僧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仪式的执行者,也是道德和智慧的传播者。在社会中,僧众常常被视为精神领袖和社区的和谐者。
提到僧众,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寺庙、悠扬的诵经声和僧侣们平和的面容。这种联想往往带来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在参观**寺庙时,我曾亲眼见到僧众进行日常的修行和仪式,那种庄严和宁静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僧众描绘为:
晨钟暮鼓间,僧众齐诵经, 心随梵音远,尘世渐忘情。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寺庙上,僧众身着袈裟,手持念珠,齐声诵经。这种场景往往伴随着悠扬的钟声和诵经声,带来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僧众可能被翻译为“monastic community”或“assembly of monks”,强调的是僧侣的集体性和社区性。
通过对“僧众”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与**相关的概念和情感。
1.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
2.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