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14
“怒火冲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愤怒的情绪像火焰一样直冲天空,形容极度愤怒。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在极度愤怒或情绪失控的情况下。
“怒火冲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情绪的直观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因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愤怒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但在某些情况下,表达愤怒被认为是正当的,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不义时。因此,“怒火冲天”在描述这些情境时,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正义感。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它让我联想到火焰的炽热和不可控制的力量。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更生动地描述极端的情绪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名顾客在超市因为服务问题而怒火冲天,他的情绪反应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最终超市经理出面解决了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怒火冲天,烈焰如心,烧尽不公,照亮正义之路。”
想象一下,一个愤怒的人站在火焰中,火焰直冲云霄,这样的画面和火焰燃烧的声音可以很好地诠释“怒火冲天”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ing red”或“boiling with rage”,这些表达也传达了极端的愤怒情绪,但在文化和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
“怒火冲天”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描述了极端的愤怒情绪,还反映了情绪的强度和不可控制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他登时~,霍地立起身来……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冲】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