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6:43
“攘垢”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攘”和“垢”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擦拭或清洗来去除污垢。基本含义是指清除污秽、不洁之物,引申为消除不良影响或负面因素。
在文学作品中,“攘垢”常用来比喻清除社会弊端或个人内心的污点。在口语中,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实际的清洁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或公共卫生,可能指去除污染物或净化环境。
同义词中,“净化”强调使变得纯净,“清除”侧重于彻底移除,“涤除”则有洗涤的意味。反义词中,“污染”指使变脏,“积垢”强调积累污垢,“沾染”则是指受到不良影响。
“攘”字古汉语中有排斥、抵御的意思,“垢”指污垢。两者结合,形成了“攘垢”这一词汇,其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丰富,从字面上的清洁行为扩展到抽象的清除不良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清洁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也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攘垢”在文化上常与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等概念相联系。
“攘垢”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清洁、净化和改善。它鼓励人们去除不良因素,追求更好的自我和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攘垢”来描述自己清理房间的行为,同时也用它来比喻自己在情绪管理上的努力,试图清除内心的负面情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灵之窗,攘垢见光明,尘埃落定,心境自清明。”
视觉上,“攘垢”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洁工人在辛勤工作的场景,或是清澈的河流。听觉上,可能是水流声或是清洁工具的声音。
在英语中,“攘垢”可以对应“cleanse”或“purify”,它们在语义上有相似之处,但“攘垢”更强调动作和过程。
“攘垢”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指物质层面的清洁,更象征着精神和社会层面的净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诟】
(形声。从言,后声。本义:耻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詬,謑詬耻也。 、 《礼记·儒行》-常以儒相詬病。 、 《左传·昭公二十年》-余不忍其詬。 、 《玉篇》-诟,耻辱也。 、 司马迁《报任安书》-诟莫大于宫刑。 、 《左传》-公以晋诟语之。
【组词】
诟耻、 诟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