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1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15:56
“情非得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情感上不得不如此”,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感或道德压力下,不得不做出某种行为或决定,尽管这可能不是自己真正愿意的。
“情非得已”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无奈情感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情”与“义”的重要性,因此“情非得已”常用来描述在情感和道德压力下的行为选择,反映了人重视情感和道德的社会价值观。
这个成语常常让人联想到无奈、悲伤和牺牲,它揭示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力感和对道德的坚守。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因为家庭、工作或其他社会关系而做出的“情非得已”的选择,这些经历让人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情非得已,泪洒长亭,一别成永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露难色,背景是模糊的街景,传达出选择的艰难。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小提琴的哀婉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e no choice”或“forced to”,但这些表达缺乏“情非得已”所蕴含的情感和道德层面的深度。
“情非得已”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在情感和道德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和道德表达能力。
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知道藩司的失仪,~。”
1.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