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3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39:16
含污忍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忍受污秽和垢辱。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或屈辱的情况时,能够忍耐和承受,不轻易发怒或反抗。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忍耐和宽容的态度,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尊严。
在文学作品中,含污忍垢 常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劝告他人在面对不公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动怒。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人们在压力下的应对机制。
同义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反义词:奋起反抗、怒发冲冠、针锋相对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们在面对不公时的态度和行为上有所不同,含污忍垢 更侧重于内心的忍耐和外在的平静。
含污忍垢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于忍耐和宽容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心理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忍耐被视为一种美德。含污忍垢**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尊严。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同情。敬佩那些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尊严的人,同情那些不得不忍受不公和屈辱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需要在工作中含污忍垢的情况。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我选择了保持冷静,最终通过努力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含污忍垢,心如止水, 逆境中绽放,坚韧如初。
想象一个平静的湖面,即使有风吹过,湖面依然保持平静。这可以象征含污忍垢 的内心状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grin and bear it",意思是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微笑并忍受。
含污忍垢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我在面对不公时要保持冷静和尊严。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
3.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
4.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