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1: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1:09:37
早夏: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初夏”,指的是夏季的初期阶段。在*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早夏通常指的是立夏之后到夏至之前的时间段,大约是每年的5月5日到月21日左右。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早夏常被用来描绘生机勃勃、万物生长的景象,如“早夏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热,大地披上了绿装。”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早夏可能简单地指代夏季的开始,如“早夏的时候,天气还不算太热。”
专业领域:在农业或气象学中,早夏可能特指作物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早夏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
同义词:初夏、夏初
反义词:盛夏、夏末
细微差别:“早夏”强调的是夏季的开始阶段,而“初夏”则更多地强调季节的初期特征。“盛夏”和“夏末”则分别指夏季的高峰期和接近尾声的时期。
“早夏”一词源自汉语,由“早”和“夏”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早夏常被用来描述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早夏常与农耕文化相关联,因为这是许多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此外,早夏也是许多传统节日和俗的季节,如端午节。
早夏给人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绿意盎然的田野和清新的空气。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早夏是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期,比如郊游、野餐和徒步旅行。
在诗歌中,早夏可以被描绘为:
早夏的微风轻拂过稻田,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舞。 晨曦中的露珠闪烁着希望, 生命的旋律在这季节中奏响。
早夏的视觉联想可能是绿油油的田野、盛开的花朵和蓝天白云。听觉上,可能是鸟儿的歌唱和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
在英语中,早夏可以对应为“early summer”,用法和含义相似。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早夏(初夏)也有类似的季节划分和描述。
通过对“早夏”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它不仅是描述季节的一个词汇,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效果。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