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0:48
含垢包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忍受耻辱,隐藏羞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忍受别人的侮辱和自己的羞愧,通常表示这个人有极大的忍耐力和宽容心。
在文学作品中,含垢包羞 常用来描绘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尊严和忍耐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咨询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些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
含垢包羞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含垢忍辱,包羞忍耻。” 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尊严和忍耐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忍耐和宽容被视为美德。含垢包羞**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面对困难和侮辱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尊严。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同情。敬佩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尊严和忍耐的人,同情他们在忍受不公和羞辱时的痛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在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选择了含垢包羞,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含垢包羞,
不屈的灵魂依旧高昂。
忍耐是力量的源泉,
尊严在逆境中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在风雨中依然挺立的人物形象,传达出坚韧和尊严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但充满力量的音乐,来表达这种忍耐和尊严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wallow one's pride" 或 "endure humilia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 含垢包羞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含垢包羞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和侮辱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尊严,这是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忍耐和宽容的重要性。
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引证】
《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书·禹贡》-草木渐包。 、 《易·姤》-包有鱼。 、 《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组词】
纸包不住火;包缠
4.
【羞】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 《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 、 《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共其笾荐羞之实。 、 《左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组词】
羞豆、 羞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