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5:07
词汇“斁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斁坏”(yì huài)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败坏、破坏或损坏。其中,“斁”字在古代汉语中有败坏、破坏的意思,而“坏”字则表示损坏、破坏。
由于“斁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找到一些使用“斁坏”的例子,用以描述道德、品质或物体的败坏。
由于“斁坏”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斁”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败坏、厌弃等。随着语言的发展,“斁”字的这些含义逐渐被其他词汇所替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斁坏”这一组合并不常见。
在古代社会,道德和品质的败坏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此“斁坏”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在现代社会,由于词汇的演变和替代,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斁坏”一词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破坏、损坏和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道德败坏或物质损坏的反思。
由于“斁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斁坏”用于描述一个道德败坏的角色或一个被破坏的环境,以此来强调负面影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破败景象的画面,如一座废弃的建筑物或一片荒芜的土地。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闷或破碎的声音。
由于“斁坏”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需要寻找更通用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含义。
“斁坏”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主要集中在败坏和破坏上。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演变。然而,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的同义词。
1.
【斁】
厌弃;厌倦。
【引证】
《西湖二集》-遂作祭文,有“魂魄累王,作配神主,与王英灵,永远无斁”之语。
【组词】
斁遗
2.
【坏】
(形声。从土,褱(huái)声。古代建筑物主要以土建造,故从“土”。本义:倒塌(指建筑物遭到破坏)。按:古代“坏”与“壞”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坏”,本读作pēi,是个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现在“壞”简化为“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毁也。-坏,败也。 、 《尔雅·释诂》-坏,毁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坼也,自颓曰坏。”-坠坏城郭。 、 《左传·文公十三年》-大室之屋坏。 、 《论衡·佚文》-恭公坏孔子宅以为宫。 、 《韩非子·说难》-天雨墙坏。 、 《吕氏春秋·察今》-而坏都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室坏不修。
【组词】
坏山、 坏决、 坏溃、 坏压、 坏裂、 坏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