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3:41
词汇“仡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信息中提取和推测。
“仡立”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在古代文献中,“仡”有时指高大、强壮的样子,而“立”则指站立。因此,“仡立”可能指的是高大、强壮地站立的样子。
由于“仡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形容人物或物体高大、雄伟的姿态。
由于“仡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雄伟、高大、挺拔 反义词:矮小、瘦弱、佝偻
“仡”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指高大、强壮的样子,而“立”则是站立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仡立”这个词汇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常见。
在古代文化中,高大、强壮的形象往往与力量、威严和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因此,“仡立”可能在描述具有这些特质的形象时被使用。
“仡立”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庄严、稳重的感觉,联想到高山、巨石等自然界中坚固、不可动摇的元素。
由于“仡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仡立”来形容一个坚定不移的形象:
视觉上,“仡立”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大的建筑物或雕塑,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稳、有力的声音。
由于“仡立”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仡立”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习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尽管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它在文学和特定语境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1.
【仡】
壮勇。
【引证】
《公羊传》-仡然从乎赵盾而入。
【组词】
仡勇、 仡然、 仡仡
耸立。
【引证】
《诗·大雅·皇矣》-崇墉仡仡。
【组词】
仡仡、 仡立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