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10
“拾遗”字面意思是指捡拾遗失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收集或整理遗漏或散失的物品、资料、知识等。
在文学中,“拾遗”常用于描述对古代文献、诗歌、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补充。在口语中,它可以指日常生活中捡到遗失物品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它可能指对遗失或未被充分研究的文物的发现和研究。
同义词:收集、整理、补遗、补充 反义词:遗失、散佚、忽略
“拾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拾”(捡起)和“遗”(遗失的)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于描述对散失文献的收集和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各种遗失物品和知识的收集。
在**传统文化中,“拾遗”常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相关联。它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知识完整性的追求。
“拾遗”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人们,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项目,旨在整理和数字化一些散失的家族文献。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拾遗”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拾遗”:
在时光的河流中拾遗,
收集那些散落的诗篇,
每一行字,每一段情,
都是历史的回声,文化的传承。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古老的图书馆中,细心地整理着古籍。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悠扬的古典音乐,伴随着对历史的沉思和探索。
在英语中,“拾遗”可以对应为“collecting lost items”或“gathering scattered knowledge”。在不同文化中,对遗失物品和知识的收集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拾遗”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传承和知识保护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对这类词汇的运用,以丰富我的表达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