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0:16
词汇“漏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漏”通常指液体或气体从容器中流出或通过缝隙透出,而“越”则有超过、跨越的含义。结合起来,“漏越”可能指的是液体或气体从不应有的通道或缝隙中流出或透出,即某种形式的泄漏或渗透。
“漏越”的基本含义是指液体或气体未经允许或设计的路径流出或透出。
在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水利工程、建筑学)中,“漏越”可能被用来描述水流或气体的不正常流动。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信息的泄露或思想的传播。
“漏越”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有关,特别是在防洪和灌溉系统中,防止水流漏越是一项关键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在特定领域或文献中保留。
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漏越”相关的技术和概念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
“漏越”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负面或不稳定的联想,因为它通常与损失、损坏或不安全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漏越”这个词汇,但在讨论房屋维修或工程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类似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漏越”来形象地描述时间的流逝或秘密的泄露: “岁月如水,悄然漏越指尖的缝隙,留下的只是回忆的痕迹。”
想象一幅画面:雨水从破旧的屋顶漏越下来,滴答作响,这声音和景象可能会唤起一种孤独或凄凉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漏越”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leak through”。
“漏越”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越】
(形声。从走,戉(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越,度也。 、 《广雅》-越,渡也。 、 《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 、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 、 《楚辞·天问》-崖可越焉?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越天都之胁。 、 、 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 、
【组词】
越位;越度、 越绝、 越陌度阡、 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