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1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11:36
漏诊:指在医疗诊断过程中,医生未能发现或识别出患者的实际病情,导致病情未被及时治疗或处理的情况。
漏诊一词由“漏”和“诊”两个字组成。"漏"原指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引申为遗漏、错过;"诊"指诊断、检查。结合在一起,漏诊即指在诊断过程中遗漏了重要的病情信息。
在医疗文化中,漏诊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社会对医疗失误的容忍度较低,因此漏诊常常成为医疗纠纷的焦点。
漏诊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医疗事故、患者痛苦和家庭悲剧。它提醒人们医疗系统的不完美和医生的责任重大。
在个人经历中,漏诊可能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话题,尤其是如果个人或家人曾经因为漏诊而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在诗歌中,漏诊可以被用来象征错过的重要性,或者在故事中作为情节发展的关键点,展示一个小错误如何导致巨大的后果。
结合图片,漏诊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走廊的冷清、医生的焦虑表情或患者的无助眼神。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医院的背景噪音或医生的叹息声。
在不同语言中,漏诊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未能正确诊断病情——是普遍存在的。
漏诊作为一个医学术语,不仅揭示了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也提醒我们在任何专业领域都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漏诊的含义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沟通和讨论相关话题。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诊】
(形声。从言。诊断需要询问,故从言。本义:看病)。
同本义。
【引证】
《三苍》-诊,候也。 、 《通俗文》-诊,验也。 、 《列子·力命》。释文:“候脉也。”-诊其所疾。 、 《史记·扁仓传》-特以诊脉为名耳。 、 《汉书·艺文志》。注:“谓视其脉及色候也。”-原诊以知政。 、 《西厢记诸宫调》-郎中诊罢,嘻嘻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