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4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43:32
四面出击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向四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或行动。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积极主动、全面展开的策略或行动方式,强调的是多方向、多角度的全面推进。
在不同的语境中,“四面出击”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四面出击”这个词汇源自军事术语,最初用于描述军队在战场上的行动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商业、体育等,成为一个通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四面出击”常常与“全面发展”、“多方布局”等概念相联系,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全面布局的思维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形容政府或企业在多个领域同时推进的政策或战略。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主动、全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一种充满活力和决心的行动方式。它激发人们对于全面发展和多方位思考的认同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团队在项目管理中采取“四面出击”的策略,他们同时在多个方向上推进工作,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将“四面出击”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春风四面出击,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战场上士兵从四个方向同时进攻的画面。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号角声,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unch a四面出击offensive from all directions”,虽然在具体用词上有所不同,但传达的意思是相似的。
通过对“四面出击”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在军事和商业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启发我们采取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