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3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35:31
“什袭而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许多东西一层层地包裹起来并收藏。基本含义是指珍藏物品时非常小心谨慎,不轻易示人。
“什袭而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珍贵物品的保护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珍藏物品往往与家族传承、文化遗产等概念相关联。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传统和文化遗产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神秘和珍贵的感觉,联想到那些被小心保护的宝物,可能引发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之情。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我有一件特别珍贵的物品,比如家族传下来的首饰,我可能会用“什袭而藏”来形容我对它的保护和珍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什袭而藏的记忆, 在岁月的深处静静躺着, 等待那一缕阳光, 轻轻揭开尘封的篇章。”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藏宝图或密室中的宝箱。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轻轻的脚步声和小心翼翼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ck away”或“keep under wraps”,但它们没有“什袭而藏”那种层层包裹的意象。
“什袭而藏”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富含文化和历史的内涵,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化对珍藏和传承的重视。
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
此书无一字刓缺,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
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在梧台东边拾到一块燕石,觉得很漂亮,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带回家用十层绸布包裹,再里外用十个木箱包装,并到处宣扬他得到一块宝玉,邻居要求展示,他郑重其事地打开让人观看。邻居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1.
【什】
(会意。从人十。十亦声。本义:“什”是集体的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什,相什保也。 、 《周礼·官正》。注:“五人为伍,二五为十。”-会其什伍。 、 《礼记·祭义》。注:“士卒部曲也。”-军旅什伍。 、 《周书·大聚》-十夫为什。 、 《管子·立政》-十家为什。 、 《文选·沈约·谢灵运传》。注:“诗每十篇同卷,故曰什也。”-纷披风什。 、 《北史》-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润色,然后示人。 、 贾谊《过秦论》-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2.
【袭】
(形声。从衣,从两“龙”(tà)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袭,左衽袍也。 、 《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
【组词】
袭衣、 袭玩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