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6:10
“三藏”(Sānzàng)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术语,指的是经典的三个主要部分:经(Sūtra)、律(Vinaya)、论(Abhidharma)。在,这个词汇也特指唐代高僧玄奘,他因翻译大量经典而闻名,被尊称为“唐三藏”。
“三藏”一词源自梵文“Tripitaka”,意为“三篮”,象征着经典的三个主要部分。随着传入,这个词汇被汉化并广泛使用。玄奘的翻译工作使得“三藏”一词在文化中具有了更深的意义。
在文化中,“三藏”不仅是一个术语,也是文化符号。《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智慧和坚韧的象征。玄奘的取经之旅也被视为对知识和真理追求的象征。
“三藏”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的庄严、学问的深邃以及旅途的艰辛。它唤起对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敬仰。
在个人经历中,“三藏”可能出现在对*文化的学和讨论中,或者在阅读《西游记》时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和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三藏经文,智慧之光,
玄奘西行,心灯长明。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三藏”通常被翻译为“Tripitaka”,保留了其梵文原意。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词汇都指代经典的三大部分。
“三藏”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文化的深厚内涵,也成为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它提醒我们追求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需的坚韧和毅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三藏”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