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15
喷火器:喷火器是一种军事装备,用于喷射火焰,主要用于清除障碍、破坏设施或进行心理威慑。它通过压缩气体将燃料(通常是石油基液体)喷出并点燃,形成长距离的火焰射流。
喷火器一词源于军事技术的发展,最早的喷火器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喷火器的设计和技术是在20世纪初逐渐成熟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喷火器的燃料和点火系统也不断改进。
在军事文化中,喷火器象征着毁灭和威慑。在和平社会中,喷火器更多地与消防训练和安全演习相关。
喷火器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破坏性和危险性的联想,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火焰的不可控。
在军事博物馆中,我曾亲眼见过喷火器的展示,那强大的破坏力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在诗歌中,喷火器可以被用来象征激情或毁灭:
他的心中藏着一台喷火器, 一旦点燃,便无法熄灭, 火焰吞噬一切,留下灰烬。
喷火器的视觉联想是火焰和烟雾,听觉联想是燃料喷射和火焰燃烧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喷火器的名称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是相似的。
喷火器作为一个军事术语,其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都非常强烈。在学习这个词汇时,我不仅了解了它的技术细节,还体会到了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深远影响。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还触及了人类情感和历史的深层次。
1. 【喷】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