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45:26
“才过屈宋”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才过屈宋,德过夷齐。”这里的“屈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屈原和宋玉,他们以才华著称。成语“才过屈宋”字面意思是某人的才华超过了屈原和宋玉,用来形容某人极其有才华,超越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才过屈宋”常用来赞美诗人的诗歌才华,如在评价某位现代诗人的作品时可能会用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文学评论或学术讨论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评价某人在文学或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同义词: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反义词:才疏学浅、平庸无奇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才过屈宋”更强调超越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而“才华横溢”等则更侧重于描述才华的广泛和深厚。
“才过屈宋”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后来逐渐成为评价文学和艺术才华的常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仍主要集中在文学和艺术领域。
在**文化中,屈原和宋玉被视为文学和政治上的楷模,因此“才过屈宋”这个成语在评价文学和艺术成就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往往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有关。
使用“才过屈宋”这个成语时,往往会给人一种崇高和尊敬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学巨匠和他们的卓越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阅读或评价某位作家的作品时使用这个成语,尤其是在感受到作品的深度和美感时。例如,在读到一本特别有启发性的书时,我可能会说:“这本书的作者真是才过屈宋。”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笔下生花,才过屈宋,
诗行间,流淌着千古的风流。
在视觉上,使用“才过屈宋”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画像或书法作品,以及古代文学作品的插图。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诗词的朗诵或古典音乐的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于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beyond the greats”或“surpassing the masters”,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才过屈宋”那样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才过屈宋”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才华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道出羲黄,~,空有名垂古。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3.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4.
【宋】
(会意。从宀(mián),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鲁定公名宋,则必取其本义也。”-宋,居也。 、 《左传·宣公四年》-郑公子宋字子公。
周代诸侯国名。
【引证】
《三国演义》-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 《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