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3:12
才高行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既有卓越的才能,又有良好的品行。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才智和道德品质上的双重优秀。
在文学作品中,才高行厚 常用来形容那些既有深厚学识又有高尚品德的人物,如古代的文人墨客或现代的知识分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赞扬某人的全面优秀。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理想的员工或学生。
才高行厚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一直用来评价和赞扬那些在知识和道德上都达到高标准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才高行厚** 是理想人格的象征,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人的全面要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评价和期待那些在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上都表现出色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值得尊敬和学*的榜样人物。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不忘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才高行厚的领导,他的专业能力和高尚品德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才高行厚者,如星辰璀璨, 智慧与品德,共辉映人间。
想象一位学者在书房的灯光下,静静地阅读和思考,背景音乐是古典的琴声,这样的场景能很好地体现才高行厚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n of great talent and integrity”,强调的是才能和正直的品质。
才高行厚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全面发展的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那些在知识和道德上都表现出色的人。
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