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5:50
“妙喻取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巧妙地运用比喻和类比来阐述或说明事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中,“妙喻取譬”常用于描述作者如何通过比喻来丰富文本的意象和深度。在口语交流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赞赏某人的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富有创意。在专业领域,如修辞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用于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比喻手法。
同义词:生动比喻、形象比喻、巧妙比喻 反义词:直白陈述、平淡无奇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生动比喻”强调比喻的活力和生命力,“形象比喻”强调比喻的具体性和可视化。
“妙喻取譬”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和修辞学传统,强调通过比喻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也用于日常交流和专业分析。
在**文化中,比喻和类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演讲等多种文体中。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美感,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使用“妙喻取譬”这个词汇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智慧和创造力的展现,它让我感到语言的力量和美感。这种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和共鸣,增强交流的效果。
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使用“妙喻取譬”的手法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银,洒在静谧的湖面上,妙喻取譬,宛如天空的泪珠,轻轻滑落。”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如同无数小星星在闪烁。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妙喻取譬”的美丽和深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using vivid metaphors”或“employing clever analogi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通过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妙喻取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和美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并提升了我的创造性思维。
1.
【妙】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少,少亦声。美妙少女。本义:美,好)。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尽所历妙。
【组词】
天镜之句为妙;妙巧、 妙香、 妙丽、 妙观、 妙引、 妙色
2.
【喻】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喻,告也。 、 《礼记·文王世子》-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 、 《史记》-[灌婴]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诛之。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譬】
(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譬,喻也。 、 《诗·小雅·小弁》-譬彼舟流。 、 《论语》-能近取譬。 、 《战国策·齐策》-臣窃为公譬可也。
【组词】
譬如、 譬犹、 譬况、 譬谕
晓谕,使人知晓。
【引证】
《后汉书》。注:“譬,晓谕也。”-又譬诸外戚。
【组词】
譬称、 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