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7:58
滞货:指商品或货物在市场上销售不畅,积压在仓库中,未能及时售出。
滞货一词由“滞”和“货”组成。“滞”字古汉语中意为停滞、不流通,“货”指商品或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滞货成为描述商品流通不畅的常用词汇。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滞货问题尤为突出,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在某些文化中,滞货可能被视为经济衰退的标志。
滞货往往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担忧、焦虑,因为它通常意味着经济损失和市场不景气。
在零售行业工作时,我曾亲眼目睹滞货问题如何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和员工士气。
在诗歌中,滞货可以被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停滞和困境:
时光如滞货,堆积在心间, 梦想的货架,空空如也。
想象一个堆满未售出商品的仓库,昏暗的灯光下,商品静静地躺在那里,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沉闷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在英语中,滞货可以对应为“overstock”或“surplus inventory”,在不同文化中,处理滞货的方式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
滞货作为一个经济术语,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也揭示了企业运营的挑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滞货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经济现象。
1.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