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8:59
“怪胎”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外表或思想与主流社会标准或常规不符的人。字面意思是指某种“奇怪的产物”,常带有贬义,暗示被描述者是异常的、不正常的。
“怪胎”一词源自汉语,最初可能用来形容生物学上的畸形儿,后来扩展到形容行为或思想上的“畸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贬义色彩逐渐加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怪胎”的接受程度不同。在一些开放和多元的社会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接受和欣赏“怪胎”的独特性,而在保守的社会中,这个词可能仍然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
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排斥、恐惧或厌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激发对个性和自由表达的赞赏。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因为与众不同而被标签为“怪胎”的情况,这种标签可能会对个人的自尊和社交产生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怪胎”作为一种象征,代表那些勇敢挑战传统和权威的人。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外表奇特、装扮夸张的人物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对“怪胎”的嘲笑声或议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reak”或“weirdo”,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怪胎”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语言的力量在于如何使用它。在描述他人时,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尊重,避免使用可能带有贬低意味的词汇。同时,这个词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被尊重和欣赏。
1.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
2.
【胎】
(形声。从肉,台声。本义:未生的幼体,胚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胎,妇孕三月也。 、 《尔雅》-胎,始也。 、 《庄子·知北游》-九窍者胎生。 、 《礼记·月令》-毋杀孩虫胎天飞鸟。 、 《淮南子·精神》-三月而胎。
【组词】
胎夭、 胎胞、 胎动、 胎卵、 胎形;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