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4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49:17
歌女:字面意思是指以歌唱为职业的女性,通常在娱乐场所、酒吧、夜总会、宴会或其他公共场合表演。她们通过歌唱来娱乐观众,有时也参与舞蹈或其他表演艺术。
歌女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的“歌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职业逐渐演变为更加现代的“歌手”或“表演者”。
在**传统文化中,歌女往往与风月场所联系在一起,她们的形象常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歌女的形象也在逐渐转变,被更多人视为一种艺术表演者。
歌女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旧时代的繁华与落寞,以及那些在舞台上闪耀却背后辛酸的女性。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同情和感慨。
在个人生活中,歌女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KTV中歌唱得特别好的朋友,或者在谈论历史剧时提及的角色。
在诗歌中,歌女可以被描绘为:
月光下的歌女,
轻启朱唇,
一曲《夜来香》,
唱尽人间繁华与凄凉。
歌女的形象往往与华丽的舞台、闪烁的灯光和动人的音乐联系在一起。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旧上海的旗袍和精致的妆容;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那些经典的旧时代歌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职业被称为“singer”或“performer”,而在日本,则有“芸者”(げいしゃ)这一职业,她们不仅歌唱,还擅长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
歌女这一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指代一种职业,还反映了社会对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它。
1.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