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18
尘根: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尘”通常指尘土,“根”可以指植物的根部或事物的根本。结合起来,“尘根”可能指的是被尘土覆盖的根部,或者引申为事物的根本被尘土所掩盖,即事物的本质被外界的尘埃所遮蔽。
由于“尘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某种被忽视或遗忘的状态。在口语或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哲学讨论中。
由于“尘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尘”和“根”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某些文化或哲学讨论中,“尘根”可能被用来探讨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或者用来描述某种被忽视或遗忘的状态。
“尘根”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被遗忘或忽视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被时间或外界因素所掩盖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哲学讨论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尘根”来表达某种被遗忘的美:
在岁月的长河中,
那些尘根依旧静默,
它们见证了过往的繁华,
如今只余下淡淡的哀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废的土地上,那些被尘土覆盖的植物根部。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哀愁或怀旧情感的音乐,来增强“尘根”这个词汇所带来的情感联想。
由于“尘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寻找类似的象征性表达。
“尘根”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描述被遗忘或忽视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