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5: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5:27:52
杜口无言 的字面意思是闭口不说话,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沉默不语。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杜”意为堵塞,“口”指嘴巴,“无言”即不说话。
在文学作品中,“杜口无言”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重大**或情感冲突面前的沉默,如在悲剧或紧张的情节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对话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在群体中的沉默行为。
“杜口无言”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诗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沉默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或深沉的象征。因此,“杜口无言”在某些情境下可能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如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或内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它让我联想到在压力或困境中的人,他们的沉默可能是一种无奈或深思。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项目中,我选择了杜口无言,因为我意识到我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选择沉默是为了团队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渊,他杜口无言,星光下的沉默,是心灵的低语。”
想象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四周只有微弱的星光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这种场景与“杜口无言”的意境相契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eep silent”或“say nothing”,但这些表达缺乏“杜口无言”所蕴含的深沉和内省的意味。
“杜口无言”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沉默的状态,还暗示了背后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1.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