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36
杜口绝言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闭口不言”。其中,“杜”指的是堵塞、阻止,“口”指的是嘴巴,“绝”表示断绝、停止,“言”则是言语、说话。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完全不说话,保持沉默。
在文学作品中,杜口绝言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沉默态度,可能是因为恐惧、愤怒、悲伤或深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对话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个体在群体中的沉默行为,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义词:闭口不言、缄默、沉默寡言、噤若寒蝉 反义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畅所欲言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缄默”更偏向于有意保持的沉默,而“噤若寒蝉”则带有因恐惧而沉默的意味。
杜口绝言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沉默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沉默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或深沉的表现。杜口绝言**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解读为内敛、深思熟虑,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可能被视为逃避或不合作。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困难或不公时,人们选择沉默而不是发声,这种沉默可能是因为无力感或恐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讨论中,我选择了杜口绝言,因为我意识到我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我选择了保持沉默,以便团队能够更和谐地前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沉默的夜里,我杜口绝言,
心中的波涛,无声地翻卷。
月光下,我的影子独自徘徊,
沉默,是我最深的对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面无表情,嘴巴紧闭。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寂静的夜晚,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keep one's mouth shut”或“to remain sil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杜口绝言 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沉默,还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决策。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1.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