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02:57
“孽星”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不吉利的星宿,或者比喻为带来不幸或灾难的人或事物。字面意思是指那些被认为会带来灾祸的星星。
在文学作品中,“孽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命运多舛、注定要遭受苦难的人物。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总是带来坏运气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占星学中,可能会具体指代某些被认为不吉利的星体或星象。
同义词“灾星”和“祸根”都强调了带来灾难的特性,但“灾星”更多用于形容天体或自然现象,而“祸根”则更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反义词“吉星”和“福星”则代表了吉祥和好运。
“孽星”一词源于古代对星象的迷信,认为某些星宿的出现预示着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用于星象,也用于形容人或事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星象被认为与人的命运紧密相关。因此,“孽星”一词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命运和天意的敬畏。
提到“孽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幸、灾难和悲剧。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常常让人感到沉重和忧虑。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连续遭遇不幸,周围的人可能会开玩笑说他/她是“孽星”,但这通常是出于幽默而非真正的指责。
在诗歌中,可以将“孽星”比喻为命运的无情,如:“夜空中最暗的星,是那无情的孽星,照亮了我的孤独与绝望。”
视觉上,“孽星”可能让人联想到夜空中孤独而暗淡的星星,或者是古老画卷中描绘的凶兆星象。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古老的故事讲述者低沉的声音,讲述着关于孽星的传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lefic planet”(恶星),在占星学中指那些被认为带来负面影响的行星。
“孽星”一词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星象的迷信,也体现了人类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不幸的恐惧。在现代语境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比喻,用来形容那些总是带来坏运气的人或事物。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