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7:33
词汇“捐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捐例”的字面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惯例进行捐献的行为或实例。在古代,这个词可能用于指代按照某种规定或传统进行的捐献活动。
由于“捐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出现在历史文献、法律文件或特定行业的专业文献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于描绘古代社会的捐献*俗。
“捐例”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捐”意为捐献,“例”意为规则或惯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捐例可能与信仰、社会*俗或法律制度有关。例如,寺庙可能会依据捐例接受信众的捐献,以维持日常运作和进行**活动。
对于现代人来说,“捐例”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仪式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秩序和规范。
由于“捐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和古代社会的风俗。
在创作中,可以将“捐例”用于描绘古代社会的场景,例如:“在那个时代,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按照捐例,将粮食和布匹送到寺庙。”
结合古代寺庙的图片或传统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捐例”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用于描述按照特定规则或传统进行的捐献活动。
“捐例”作为一个较为古老和专业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捐献*俗和法律制度。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