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5:4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5:42:57
养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饲养和放牧动物,特别是指在草原或牧场上饲养牛、羊等家畜。基本含义涉及动物的饲养、管理和放牧活动。
养牧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养”(饲养)和“牧”(放牧)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分别有其独立的意义,后来结合形成“养牧”这一复合词,专门指代动物的饲养和放牧活动。
在许多以畜牧业为主的文化中,养牧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蒙古族和**等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就与养牧紧密相关。养牧不仅是经济活动,也体现了这些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哲学。
养牧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自由的牛羊和简单的生活方式。它传达了一种宁静、自然和可持续的生活理念,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家乡,养牧是许多家庭的主要生计。我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邻居们在清晨赶着羊群上山,那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诗歌:
在无垠的草原上,
养牧的歌声随风飘扬,
牛羊成群,自由徜徉,
生命的乐章,在绿野中回响。
视觉: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牛羊在阳光下悠闲地吃草。 听觉:听到风吹过草原的声音,牛羊的叫声,以及牧民的歌声。
在英语中,“养牧”可以对应为“livestock farming”或“ranching”。在不同的文化中,养牧的具体实践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关于动物的饲养和放牧。
养牧这个词不仅涉及动物的饲养和放牧,还承载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理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相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精髓。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