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5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53:55
“渺无人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地方非常荒凉,没有人烟,连人的足迹都难以找到。这个词汇传达了一种极端的孤寂和荒芜感。
“渺无人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对荒凉地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荒凉的景象常常与孤独、寂寞或超脱世俗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感在许多古代诗词中有所体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敬畏。它让我联想到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在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我曾走过一片渺无人迹的山区,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渺无人迹的山巅,我听见了风的低语,和星辰的私语。”
想象一片广阔的沙漠,风沙呼啸,四周一片寂静,这种场景可以与“渺无人迹”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olate”或“uninhabited”,虽然它们传达的情感相似,但“渺无人迹”更具有汉语特有的意境和韵味。
“渺无人迹”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现象,更深层次地传达了一种情感和哲学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和意境。
从大道上望去,却就像一座渺无人迹的黄土荒山。
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
1.
【渺】
(形声。从水,眇(miǎo)声。本义:水面辽阔)。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四际渺弥。
【组词】
浩渺、 渺冥、 渺弥、 渺漭、 渺绵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