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33
“烈火轰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烈火和轰鸣的雷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威力无比的场景或**,强调其强烈和震撼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烈火轰雷”常用来形容战争、革命或自然灾害等具有破坏性和震撼力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具有强烈冲击力的事物或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气象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爆炸或雷暴等现象。
同义词: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反义词:风平浪静、悄无声息、平静如水
同义词“雷霆万钧”同样强调力量和震撼,但更侧重于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反义词则表达了平静和安宁的状态,与“烈火轰雷”形成鲜明对比。
“烈火轰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烈火”和“轰雷”两个自然现象的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形容强烈的声势。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烈火轰雷”常与英雄主义和壮烈牺牲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如在描述历史上的战争或革命时。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人对于力量和震撼的赞美和敬畏。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人联想到火光冲天、雷声隆隆的壮观场面。它激发了人们对于力量和威严的敬畏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于破坏和灾难的忧虑。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观看一部战争电影时听到这个成语,电影中炮火连天的场景与“烈火轰雷”的描述极为吻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震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烈火轰雷之夜,星辰黯淡无光,英雄的血与泪,铸就了不朽的篇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雷暴和火灾的画面,烈火熊熊,雷声隆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under and lightning”或“storm and stress”,虽然都能传达强烈的自然现象,但“烈火轰雷”更强调其震撼和破坏性。
“烈火轰雷”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性子又烈火轰雷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他发怒就像~一样激烈。
1.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轰】
(会意。从三车。本义:群车行驶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轰,群车声也。 、 《史记·苏秦传》-轰轰殷殷。
【组词】
轰隐、 轰輵、 轰轰阗阗
4.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