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38:30
烈焰:字面意思是指强烈燃烧的火焰,通常形容火焰的猛烈、炽热和明亮。基本含义可以延伸为强烈的情感、热情或激烈的冲突。
烈焰的词源较为直接,"烈"字表示强烈、猛烈,"焰"字即火焰。在古代汉语中,"烈"常与"火"结合,形成"烈火"一词,后来逐渐演变为"烈焰",强调火焰的猛烈程度。
在**文化中,烈焰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如“烈火英雄”一词常用来赞扬在火灾中英勇救人的消防员。
烈焰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恐惧,同时也可能激发人的勇气和决心。联想上,烈焰可能让人想到毁灭与重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在个人经历中,烈焰可能与某次火灾的记忆相关,或是与某次激动人心的演讲或表演相联系。
诗歌: 烈焰在夜空中舞动, 燃烧着无尽的渴望。 心中的热情如火, 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视觉:烈焰可能让人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篝火,或是火灾现场的恐怖景象。 听觉:烈焰的噼啪声,或是火焰吞噬物体时的轰鸣声。
在英语中,"blaze"或"inferno"可以对应"烈焰",但"blaze"更偏向于明亮和壮观的火焰,而"inferno"则更强调地狱般的烈焰。
烈焰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强烈和复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感染力。
1.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
2.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