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30:39
天崩地坼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天、崩、地、坼。字面意思是指天塌下来,地裂开来,形容非常严重的灾难或剧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国家或社会的巨大动荡,或者某个**的影响极其深远和破坏性极大。
在文学作品中,天崩地坼 常用来形容战争、自然灾害或政治变革等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况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和描述重大**的影响。
同义词:天翻地覆、山崩地裂、惊天动地
反义词:风平浪静、安然无恙
天崩地坼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天崩地坼 常与天命、灾难和变革联系在一起。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崩地坼是天意的表现,可能预示着王朝的更替或重大的发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描述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
天崩地坼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危机感。它让人联想到灾难、破坏和不可预测的剧变,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引起恐惧、焦虑或无助的感觉。
在个人经历中,天崩地坼 可能与某些重大**相关,如自然灾害、家庭变故或职业危机。在这些情况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经历的严重性和影响。
在诗歌中,天崩地坼 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或人类情感的激烈:
在故事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转折点或高潮:
天崩地坼 可以联想到灾难电影中的场景,如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啸。这些场景通常伴随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的音效,增强了成语所表达的灾难感和破坏力。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成语可能包括英语中的 "the sky is falling" 或 "earth-shattering",虽然它们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灾难性和剧变的感觉。
天崩地坼 是一个强有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灾难和剧变,还反映了人类对不可预测*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只听得海外一个大炮如~的一连响了百余响。
周烈王时期,诸侯势力越来越大,根本不理会朝廷,只有齐威王带头去朝拜,得了“仁义之士”的好名声。周烈王驾崩,齐威王都没有第一个去吊唁,新继位的天子派人到齐国传旨说:“先王去世是天崩地坼的事情,你姗姗来迟该当何罪?”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坼】
(形声。从土,斥声。本义:裂开,分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土裂。-坼,裂也。 、 《淮南子·本经》。注:“燥裂也。”-天旱地坼。 、 《诗·大雅·生民》-不坼不副。 、 《易·解》-百果草木皆甲坼。
【组词】
坼甲、 坼腹
裂缝。
【引证】
《周礼·占人》-卜人占坼。
【组词】
坼兆、 坼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