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49:15
“天尽头”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天空的尽头,即天空的边缘或极限。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遥远,仿佛在天边一样。
在文学中,“天尽头”常用来营造一种遥远、神秘或不可及的氛围。例如,在诗歌中,它可以用来形容远方的美景或对未来的憧憬。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天尽头”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遥远,难以到达。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地理或天文学的语境中。
同义词:天涯、天边、天际 反义词:眼前、身边、附近
同义词“天涯”和“天边”都强调了遥远和不可及的概念,而“天际”则更多指天空的边缘。反义词则强调了接近和可见的概念。
“天尽头”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遥远地方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天尽头”常常与追求梦想和探索未知联系在一起。它象征着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天尽头”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遥远、神秘和梦幻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广阔的天空和无尽的旅程,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天尽头”来形容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远方的向往。它帮助我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诗歌: 天尽头,梦开始的地方, 星辰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心随风起,穿越云层, 在无尽的旅程中,寻找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天空,远处山峰直插云霄,仿佛到达了天尽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悠扬的旋律,营造出一种遥远和梦幻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end of the sky”或“the edge of the world”,但这些表达在英语中并不常用,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天尽头”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遥远,更象征着精神上的追求和探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3.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