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55
“信诚”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信”和“诚”两个字组成。其中,“信”通常指信任、信用或信念,而“诚”则指真诚、诚实。结合起来,“信诚”主要指一个人或行为具有高度的信任度和真诚性,即言行一致,值得信赖。
“信诚”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信”和“诚”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意义逐渐结合,形成了“信诚”这一现代词汇,用以强调信任和真诚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信诚”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儒家思想强调“诚信”,认为这是人际交往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商业交易还是个人交往,“信诚”都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品质。
“信诚”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可靠、值得信赖的形象。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得人们在描述他人或自我评价时,更倾向于使用这类正面词汇。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以信诚著称的朋友,他的言行一致,从不食言,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信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信诚”:
信诚如山,不动摇,
言行一致,心自高。
世间纷扰,我独守,
信诚之光,照前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诚实守信的画面,如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守承诺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强调诚信重要性的歌曲。
在英语中,“信诚”可以对应为“trustworthiness”和“sincerity”。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信任和真诚的重视是普遍的。
通过对“信诚”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修养还是社会交往中,信诚都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础。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信诚这一品质的体现。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