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1:59
“信谳”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法律领域,指的是经过详细调查和审理后得出的判决或裁决。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确信的判决”,强调判决的确定性和权威性。
在法律专业领域,“信谳”通常用于描述法院或法官经过充分审理后作出的最终判决。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强调判决的公正性和不可置疑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法律案件时。
“信谳”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信”表示确信、确定,“谳”表示审理、判决。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于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法律文书和专业讨论中。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判决被视为社会秩序和正义的体现。因此,“信谳”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信谳”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肃、权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谨性和判决的不可更改性。在个人情感上,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对法律公正性的信任或对特定判决的质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信谳”这个词,除非是在讨论法律案件或阅读法律文献时。例如,当讨论一个备受关注的法律判决时,我可能会用“信谳”来强调判决的权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信谳”:
法律的天平下,信谳如铁,
正义的光芒,照亮黑暗的角落。
“信谳”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法官的锤声,以及法律文书的严肃氛围。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法官的袍子和法庭的庄严布置。听觉上,可能会想到法庭的肃静和法官的宣判声。
在英语中,与“信谳”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verdict”或“judgment”,它们都强调了判决的最终性和确定性。不同文化中对法律判决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法律权威的尊重。
“信谳”这个词在法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判决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和讨论法律问题。通过深入学“信谳”,我更加认识到法律语言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谳】
(形声。从言,献声。本义:审判定罪)。
同本义。
【引证】
清·方苞《狱中杂记》-主谳者。 、
【组词】
谳词、 谳治、 谳平、 谳事、 谳囚、 谳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