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6:14
浑身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整个身体,包括身体的每一部分。基本含义是指全身,没有遗漏任何部分。
浑身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全身 和 遍体 与 浑身 意思相近,但 全身 更强调整体的完整性,而 遍体 则更强调遍布全身的状态。局部 则是与 浑身 相对,指身体的某一部分。
浑身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原意,即指整个身体。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较高,且意义基本未变。
在文化中,浑身 常用来形容人的整体状态,如“浑身是胆”、“浑身解数”等,这些表达都体现了人对于整体性和全面性的重视。
浑身 这个词给人一种全面、完整的感觉,常用于描述强烈的身体感受或状态,如“浑身发抖”、“浑身是汗”,这些表达都能引起听者的共鸣,产生强烈的情感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浑身 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受,如在**后感到“浑身酸痛”,或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到“浑身发冷”。
在诗歌中,浑身 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如:
寒风中,他浑身是胆, 不畏严冬,勇往直前。
浑身 这个词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全身都被某种状态或物质覆盖的画面,如浑身湿透的人站在雨中,或浑身是汗的**员在赛场上拼搏。
在英语中,浑身 可以对应为 "all over the body" 或 "from head to toe",这些表达都强调了身体的全方位覆盖。
浑身 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身体的全面状态,还能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状态。在学*汉语的过程中,理解和正确使用 浑身 这个词对于表达精确和丰富语言的多样性非常重要。
1.
【浑】
混同。同“混”。
【引证】
王安石《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胡乱地,随意地。同“混”。
【引证】
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殷开山疑有伏兵,不去追赶,浑杀人马,收军回营。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