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7:07
“文武兼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既具备文才又具备武艺,能够文武双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不仅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同时在武艺、体能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文武兼资”常用来形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关羽等,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在文学、书法等方面也有所成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称赞某人全面发展,或者在讨论教育理念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教育等,这个词汇也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同义词“文武双全”和“文韬武略”都强调了全面发展的能力,但“文韬武略”更多地强调了智谋和策略。反义词“文弱书生”和“武夫莽汉”则分别代表了只擅长文学和只擅长武艺的极端情况。
“文武兼资”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于人才的理想化要求。在古代,文人和武士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够同时在这两个领域都有所成就的人被视为理想的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也有所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能力的描述,也用于形容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文武兼资的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相契合,即君子应该具备文雅和武勇的双重品质。这种理念在历史上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概念也被用来强调全面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文武兼资”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全面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既有智慧又有力量的人物形象。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传达出对某人全面能力的赞赏和尊重。
在教育领域,我经常强调学生应该追求文武兼资的发展,不仅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在体育和艺术等方面也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如泉涌武如龙,兼资天下谁能同?”这样的诗句既展现了文武兼资的形象,也表达了对这种全面能力的赞美。
在视觉上,“文武兼资”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和武士的练武场,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吟诗声和武士的刀剑声,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汉高、宋武虽缺章句,歌大风以还沛,好清淡于暮年,夫成天德之大功,膺乐推之宝运,未或不文武兼资,能事斯毕者也。
年兄具王佐之才,~,愚弟素所钦仰,即闯王亦慕名久矣。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3.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4.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