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23:58
词汇“失晨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民间传说,但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少。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失晨鸡”字面意思是指未能按时啼叫的鸡。在古代,鸡啼通常被视为黎明的标志,因此“失晨鸡”可能比喻那些未能履行职责或错过时机的人或事物。
“失晨鸡”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鸡啼的重视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可能因为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隐喻含义在现代社会中不再普遍适用。
在古代**,鸡啼被视为吉祥和黎明的象征,因此“失晨鸡”可能带有负面的文化和社会含义,暗示着不祥或失职。
该词汇可能引起一种失望或不满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着未能履行期望的行为或职责。
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失晨鸡”这个词汇,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文学或民间传说时。
在创作中,可以将“失晨鸡”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于描绘一个错过重要时机的角色或情节。
在不同文化中,鸡啼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鸡啼可能象征着新的开始或警觉,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失晨鸡”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鸡啼的重视和象征意义。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晨】
(会意。从臼,从辰,辰时也。辰亦声。本义:星名。即房星) 清晨。
【引证】
《说文》-晨,早昧爽也。 、 《尔雅》-晨,早也。 、 《诗·小雅·庭燎》-夜乡晨。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国语·晋语》。注:“早朝也。”-丙之晨。 、 《韩非子·解老》-而以昏晨犯山川。 、 清·周容《芋老人传》-晨起不辨衣履。 、 明·刘基《苦斋记》-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组词】
凌晨五时;霜晨;晨步、 晨省、 晨安、 晨暝、 晨旭、 晨旦
3.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