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48
失散:指人或物因某种原因而分散、分离,通常指亲人或朋友因战争、灾难、迁移等原因而失去联系。
失散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失”和“散”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失去和分散。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失散”一词的记载。
在许多文化中,失散往往与悲伤和寻找的主题相关,反映了人类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失散可能与***的人口迁移或灾难有关。
失散常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悲伤,联想至亲人或朋友间的深情和不舍。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重逢的渴望和希望。
个人经历中,失散可能是一次旅行中与朋友的意外分离,或是长时间未联系的亲人突然失去消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散”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星辰失散在夜空, 我心失散在你离去的路途。
失散可能联想到孤独的画面,如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失散的亲人,或是悲伤的音乐,如哀伤的小提琴曲。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eparated”或“lost contact”,德语中的“getrennt”,都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失散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分离,更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