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0:02
“杀鸡扯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杀鸡时扯住鸡的脖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做事方法粗暴、不讲究技巧,或者形容处理问题时过于激烈和直接。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讽刺或批评某人的行为方式。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管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能会被引用。
同义词:粗暴、简单粗暴、直接了当 反义词:温和、圆滑、巧妙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来源于实际的杀鸡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用来比喻更广泛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
在**文化中,杀鸡扯脖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处理问题方式的一种评价,即过于直接和粗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这种观念在社会交往和商业谈判中尤为重要。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考虑后果和他人感受的行为方式。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暴力或不和谐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激烈,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杀鸡扯脖非良策,春风化雨方为真。”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农夫粗暴地杀鸡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鸡的叫声和刀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a sledgehammer to crack a nut”,意思是使用过大的力量来解决小问题,与“杀鸡扯脖”有相似的含义。
“杀鸡扯脖”这个成语在描述处理问题的方式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方式,还传达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跪在地上,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
1.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
2.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
3. 【扯】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
4.
【脖】
(形声。从肉,孛(bèi)声。本义:颈项。俗称脖子)。
同本义。
【引证】
关汉卿《单刀会》-青龙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里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