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2:04
词汇“烧燔”是一个较为古雅和专业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将祭品焚烧的行为。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烧燔”进行深入分析:
“烧燔”的字面意思是通过焚烧的方式将物品献祭给神灵。在古代,这是一种常见的**仪式,用以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和祈求。
“烧燔”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烧”指焚烧,“燔”指烤肉或焚烧祭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学术和历史文献中。
在古代,烧燔是一种重要的和社会活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然界的依赖。这种仪式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信仰。
提到“烧燔”,我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神秘,以及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这种词汇带有一种古老和神圣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到“烧燔”这个词汇,除非是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研究时。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祭祀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古老的祭坛上,烧燔的烟雾升腾,向天际诉说着千年的祈愿。”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祭祀场所,烧燔的火焰熊熊燃烧,烟雾缭绕,伴随着鼓声和吟唱,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庄严和神秘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和古希腊,也有类似的焚烧祭品的仪式,但使用的词汇和具体做法可能有所不同。
“烧燔”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语言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素养。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燔】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 、 《列子·黄帝》-藉芿燔林。 、 《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燔之于四通之衢。 、 《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 、 《庄子·盗跖》-抱木而燔死。 、 《史记·平津侯生父传》-燔其茏城。 、 《汉书·宣帝纪》-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 、 《汉书·儒林传》-燔诗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组词】
燔燎、 燔石、 燔刑、 燔燃、 燔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