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2:51
“烧焚”是一个动词,字面意思是指用火焚烧或烧毁某物。它通常涉及高温和火焰的作用,导致物质被破坏或转化为其他形式。
“烧焚”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烧”和“焚”两个字组成,均与火和高温有关。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用于描述火的破坏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某些文化中,“烧焚”可能与*仪式或传统俗相关,如某些中的火祭仪式。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与战争、灾难或环境破坏等负面相关。
“烧焚”一词通常带有一种破坏性和不可逆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火灾、毁灭和损失。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安全和保护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烧焚”可能与火灾逃生、火灾预防或火灾后的重建等经历相关。例如,某人可能经历过家庭火灾,对“烧焚”一词有深刻的个人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烧焚”来描绘一种强烈的情感或场景,如:
火焰吞噬了夜空,
烧焚的痕迹刻在心间,
烈火中的誓言,
永不磨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烧焚的森林,黑烟滚滚,火焰熊熊。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火焰的噼啪声和警报器的响声。
在不同语言中,“烧焚”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情感色彩相似。例如,英语中的“burn”和“incinerate”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烧焚”一词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破坏性含义,常用于描述火灾和火焰的破坏作用。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都有应用,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烧焚”一词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与火和高温相关的场景和**。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