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41:05
学籍: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在其就读的学校中的正式注册记录,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学*成绩、出勤情况、奖惩记录等。它是学校管理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身份的证明。
学籍一词源于汉语,由“学”和“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籍”指的是记录和管理个人信息的官方文件,而“学”则指学*。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学籍逐渐成为专门用于记录学生在校情况的术语。
在*,学籍管理非常严格,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就业等重要事宜。学籍制度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个人学历程的规范化管理。
学籍让人联想到学生时代的记忆,它记录了个人的成长和努力,可能会唤起人们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教育价值的思考。
在实际生活中,学籍管理对于学生和学校都非常重要。例如,转学时需要办理学籍转移手续,毕业时需要学籍证明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学籍比喻为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籍如同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每一页的汗水与欢笑。”
学籍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的档案柜、打印的名单或是学校办公室的氛围,这些视觉元素与学籍紧密相关。
在不同国家,学籍的概念和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学籍管理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灵活性。
学籍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不仅记录了学生的学历程,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学籍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处理与教育相关的事务。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