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1:15
“功盖天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某人的功绩或成就之大,足以覆盖整个天下,形容其功绩极其卓越,无人能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成就和影响力。
在文学作品中,“功盖天下”常用来形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帝王、将领或思想家,他们的贡献对整个国家或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赞扬某人在某一领域的非凡成就。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等,这个成语被用来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
“功盖天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特别是在描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正式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论述中。
在**文化中,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是一种传统价值观。因此,“功盖天下”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即个人的成就应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崇高和庄严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它激发人们对伟大成就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历史课程或阅读历史书籍时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些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之下,功盖天下,一人的智慧,点亮了千年的夜。”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将军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他的帝国,背景音乐是庄严的古典音乐,这样的场景与“功盖天下”的意境相得益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owering figure”或“a monumental achieve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崇高和卓越的意义。
“功盖天下”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个人社会价值的肯定。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如今秦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盖】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