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9:21
功曹(Gōng Cáo)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官制。字面意思是指负责记录官员功绩和过失的官员。在古代官制中,功曹是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一个职位,主要职责是记录和上报官员的政绩和过失,以便于上级官员或朝廷进行考核和赏罚。
在文学作品中,功曹常常被用来象征公正和记录历史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官制研究等专业领域中,功曹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功曹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是古代官制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功曹的职责和地位有所变化,但其核心职责——记录和考核官员——始终未变。
在古代社会,功曹的存在体现了朝廷对官员行为的严格监督和公正评价的需要。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法治和公正的追求。
功曹这个词给人一种严肃、公正的感觉,联想到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默默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官员。
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再有功曹这一官职,但其精神——记录和评价——仍然存在于各种考核和评估体系中。
在创作中,功曹可以被赋予新的意义,比如在科幻小说中,功曹可能是一位记录宇宙历史的高级智能生命体。
想象一位身着古代官服的功曹,手持笔墨,严肃地记录着每一笔历史,这样的形象可以激发丰富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功曹这一概念的词汇,但类似的职责和角色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罗马的“censor”负责人口普查和道德监督。
功曹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官职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公正和记录历史的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曹】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引证】
《资治通鉴》-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曹干、 曹掾、 曹务、 法曹